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美食 > 银行:按规定办事!法院:不惯着你,弱势群体的尊严不容践踏

— 银行:按规定办事!法院:不惯着你,弱势群体的尊严不容践踏 —

更新时间:2023-04-14 10:44:57 编辑:丁丁小编

看到两个事情,第一个是一个农村老人病重,家庭困难急需用钱治病,家中唯一的存折在老人名下,于是子女便到银行取钱,被告知需要相关证明才行。于是子女又回到村里开了证明,但银行又说需要派出所证明,子女又到派出所开证明,并带着相关证明和证件到银行取钱,但银行方面又坚持由本人来取。子女无奈,只有把病重的老人连床抬到银行,结果银行又以妨碍他人工作为由,禁止将老人和床放在营业厅,结果双方爆发争吵,争吵声中,老人再次引发疾病当场去世。而银行表示自己只是在按照规定办事,法院了解完情况后判银行赔偿老人子女13万元。

第二个事情是某男身患绝症不幸离世,但该男在生前办理了信用卡尚欠银行58000元。银行在多番联系陈某未果后,得知了陈某已经去世的消息,便电话联系到了陈某的妻子、女儿索要欠款,并且告诉二人,如果拒不归还,将会起诉二人。见到银行如此蛮不讲理,陈某女儿直接说了一句气话,那就是先让银行证明亲属关系,也就是银行必须证明去世的男子和这家人的亲属关系,否则其他一切都免谈,随即便挂断了电话。

事后,银行的领导找到了陈某妻子及女儿,为业务员的言辞不当道歉,希望对方能够按照法律退房归还欠款。陈某及其女儿表明,对于陈某欠款一事毫不知情,陈某的遗产也早已被归还欠款,现在确实无法归还。银行认为二人故意找借口不还,于是一纸诉状将二人告上了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二人立刻归还欠款。最终,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判决,陈某妻子及女儿无需替陈某归还58000元欠款,银行不服,上诉到了二审法院,二审法院驳回了银行的诉求。

从以上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银行这个强势单位,很多老百姓面对银行的各种无理刁难和要求大多数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除非到了一定程度才会爆发。我们常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银行眼中,顾客也是分为三六种的,对于有权有势的人物。很多银行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对方的亲人,对待这些所谓的“大客户”不仅态度极好,而且服务非常周到,还有专门的接待室与接待员。但是对于一般客户来说,就是百般刁难,愣是让一个普通的服务员和打工人搞出了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的神仙姿态。难道很行不是服务型单位么?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把要求讲全?为什么不能上门办理?

第二个事例也凸显了银行资本吸血的本色。我们经常能够从网上看到,某人在银行存的钱过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有的就推给一般的办事员,认为跟银行无关,这可能么?没有银行的信用在那,这个办事员能够得到储户的存款?我经常看到某人去世后银行向家人索要贷款或者还清信用卡的,但我从没有见过哪个银行在客户去世后主动为家人讲清存款,并能够及时为客户返回存款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那么这些去世的客户的存款最终到了哪里去了呢?我就不清楚了,我相信万能的网友们肯定知道。在利益面前,很多资本都是冲着利润去的,在他们的眼里所有的规定,所有的条款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银行的利益最大化,把群众和客户的利益最小化,这是他们的本质特征。

如今,我国一直在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新时代服务型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但是在很多的服务型企业的理念上来说,这一观念还任重道远。如果让这些企业真正从谋利型向服务型转变,在获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服务好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我们不能单靠法律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还应该靠政府的强力引导,让这些企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制定强力的措施,有能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我记得小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做《朱德的扁担》,那时候的领导人尚且都能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优秀的传统反而丢失了。

换一个角度来说,同样是客户,银行为什么非要人为的把客户分成三六九等呢?这本身并不是客户的问题,难道以后在大厅办事,普通群众只能站着,而所谓的大客户可以坐着喝茶,并且优先办理,这是正常的现象么?其实最根本的是银行的服务理念的问题,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利益的极度渴望,通过他们一步步的引导,使得社会上原来公平的事情变得不公平了,使得原来纯朴的人们变得不纯朴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思,都需要反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的生活也是在头条#

#在头条看见彼此#

本文转载于:https://www.sohu.com/a/642465538_121642076 如有侵犯,请联系dddazheyh@163.com删除

热门优惠券

更多